陳绪珈 美籍华人
可敬可爱的潮爷爷——李敦伦 2013年9月30日-10月3日应邀自美国回武汉参加我们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七三级同学入校四十年聚会。认识了指导员周老师请来帮助录象的李敦伦老师。聚会几天,只见他穿着朴素的灰色夹克,剪着**头,忙前忙后手里拿着一部价值仅有3000多元的DV,一个人又录象又照相,又一人剪辑制成十集微电影“相聚桂子山”。让我们近百位同学与家属留下了此生难忘的永久记念! 李敦伦先生是原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现中治南方)教授级高工,武汉市劳模,青山区人大常委及优秀人民代表,终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7年时间里,李老拍摄的1800多集纪实微片登上央视网,然后转载到汉网、长江网、老年人之家网等。其中反映汶川震后重建微片《世界被震撼》,获得2012年湖北省微电影大赛优秀奖;反映“武汉,每天不一样”的 182集“典藏光碟”,2015年被武汉市档案馆、武汉市地方誌办公室、辛亥革命首义纪念馆所收藏。李老撰写的“我和草根微电影”一文2016年10月17日被省文联特别推荐发布“湖北文艺网”上,并刊登“湖北文艺界”2016年第三期中。 在李老的微电影里,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有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内蒙古》、《最美水乡乌镇游》;有歌颂“武汉,每天不一样”的《大美东湖美如画》、《百年老街再造辉煌》、《鸴歌燕舞满江城》、《洪水来袭江滩依然美》;李老捕捉的特写镜头常常带给人们美好的诗情画意,如《樱花烂漫美女如云》、《茗阳汤泉书画荟萃》;李老的镜头还闪亮武汉多所大学,如《樱花绽放珞咖山》、《华中师大沐春健行》、湖北大学《不忘初心跟着党》;甚至为负面新闻的社会热点题材,李老的创作也注入正能量,如反映楚河汉街开发带来的武重《拆迁》。这些登上央视网1800多集的微片,可以连续播放七天七夜,让人们大饱眼福,回味无穷。因此,不得不说李老具备一个新闻工作者的睿智目光,能够快速捕捉新闻点与闪光点。 为了拍摄武汉横渡长江,他不顾77岁高龄,乘坐武警的冲锋舟,一只手扶着舟帮,一只手拿着照相机( IXUS 285 HS ),抓拍群众渡江波浪壮阔惊心动魄的场面。好一个玉树临风,大将风度的“潮爷爷”! 2017年11月2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武汉30名残友在志愿者的帮助和陪护下,怀着喜悦的心情游览了武汉张公山寨景区。李敦伦老师为这次聚会拍摄制作了10集微片《金秋爱心助残张公山寨游》。 这是一部蕴含着中国古文化色彩的经典之作。因为武汉的古迹文化风景区除了黄鹤楼之外,残友们还没有更多的机会亲临武汉古迹风景现场游览观光,特别是很多重度残疾人,他们都是第一次游览张公山寨的古文化遗址,当他们来到山寨后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一种全新的世界,在他们的一生中都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李老创作的每一部微电影,都会给人以真情的感动,以大爱的传递,以阳光的展示,以精神的震撼,而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作品源于“潮爷爷”每次都能够不计报酬,不计个人得失的亲临其境的置身于他所拍摄的群体之中。残疾人作家林学锋著文:观赏李敦伦老师8集微片《助残圆梦两江游》之感,点赞“ 这部8集微片的诞生,开创了我国残疾人微电影事业新的里程碑。这种创作形式和手法在残疾人微电影创作行业来说绝无仅有”。华中师范大学罗邦成教授撰文:“李敦伦先生辛勤摄制的29集专题纪录片《半个世纪的情谊》已在央视网等网上播岀。作为片中的主人,我们看后真感到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留下了美好难忘的记忆,使我们今后可以随时身临其境地沉浸陶醉在这次聚会的美景中。” 为各种活动无偿地拍摄制做微电影,让李老的精神焕发夕阳不落红似火。2017年11月18、19日,举世瞩目的武汉大学隆重举办“第十三届珞珈金秋国际文化节”,年近八旬的李老汗流浃背紧跟拍摄,两天后就向世人奉献巨型微片《珞珈金秋留学生风采》,以24集4小时的视频再见80多囯留学生鸴歌燕舞的情景。此刻此景,我从美国遥望大洋彼岸李老精神抖擞,专心竞业的样子,不禁从心底感叹:他真是我们可敬可爱的“潮爷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