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七旬草根 于 2019-9-7 22:35 编辑
七旬草根李敦伦 印象青山半世纪 文/李敦伦 2017年11月3日,参加由武汉青山区委宣传部、区媒体传播发展中心和汉网共同策划的“2017印象青山”探访活动,唤起我对青山区半个世纪沧桑岁月的回顾,往事如画,沥沥在目。 1958年9月我挑着行李走岀祖祖辈辈目不识丁的家门,第一次乘汽车和火车从河南潢川来到240万人口的大武汉,兴致勃勃走进在大跃进声浪中由武昌钢校华丽转身武汉钢铁学院报到,从此户口铁板钉钉青山区至今,屈指可数59年,摇身一变河南老乡变成了九头鸟。 一、棚户区改造 所谓的棚户区,也就是简易平房区。1962年我大学毕业,武钢一车将我们几十名男女同学拉到青山区工人村的炼铁厂工人宿舍,迎面一排排简易平房,一间房住4人,食堂、开水房、厕所都是公共,几百人的文化娱乐就是一个蓝球场和一个藏书几百册的俱乐部。我们实习期间住的平房更简陋,一排平房用竹席隔离十几间,一间住4名实习生,娓娓谈情说爱都听得见。徒步上班近一小时,沿途跋涉羊肠小道和倾倒钢渣废铁的“火焰山”。那时三年“自然灾害”刚刚过去,物质还十分贫乏,工作条件极其艰苦,但我们这批年轻人对未来仍满怀信心,排演大型话剧“年轻的一代”激励自己。 1966年我的工作岗位从炼铁高炉调到武钢钢研所,这是大学生云集之地,不论你来自“东工”或“钢院”,清华”或“武大”,统统入住武钢钢研所红钢城单身宿舍,这里跟炼铁厂工人宿舍差不多的水平。让我刻骨铭心的是1968年结婚的困境,那时个人上无片瓦,下无一件家具,请三名同事临时搬岀,这既是婚礼客厅,亦为洞房。更有甚者,两年后爱人带宝宝来汉探亲,还得请房友岀去“打游击”。其实,住棚户区还不算日子难过,最没有人情味的乃是夫妻两地长期分居。 这次探访的“青和居社区”的主要居民,乃是朝气蓬勃的有科技文化素养的年轻人。这里位于红钢城至工人村的半路上,当年是黑灯瞎火的一带。现在,我满头银丝乘大巴故地重游,眼前闪现的却是景色如画。我不善文字描述和解说,请看俺七旬草根摄制的微片《2017印象青山》第三集吧,让视频展现和讲话。光阴一晃半世纪,年轻一代的就业环境宛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二、青山公园 这座公园我太熟悉、太亲切了。1958年9月13日,我从任家路步行一个多小时到公园前,参加万人欢呼庆祝武钢流水第一炉铁水的焰火晚会;大约1970年,在公园风雷激剧场有幸欣赏到汉剧大师陈伯华演出的《柜中缘》;1984年用自家首部相机在公园内拍照第一张四人全家福;1992年以后,经常观看年逾半百的孩子妈学跳健美舞,耳濡目染,我也学起跳交谊舞了;2007年在公园内的青山老年大会学习书法;今年,为摄制微片《鸴歌燕舞满江城》多次到此拍摄素材,由于这里广场舞的水平呱呱叫,目前完成的该微片21集中,青山公园占有5集。这次随团探访青山公园,因为改造施工围栏,从公园后门而入,听施工单位派员讲解公园海绵美化工程进展情况,如数家珍。几十名探访者紧跟其后,边走边听,边看边照,俺老汉目不睱接,千把元相机收入的镜头近乎一步一景,编辑不费劲,视频一连就成微片。 历年来,青山区政府从紧缩的财政中不断投入资金改造青山公园,钱没有打水漂,因为直接受益的是广大普通市民,其中主要是为国家作过贡献的爹爹婆婆,他们来此丰富退休精神生活,健康身体,安享晚年,那些贪官污吏和大款们咋会到这里来耍呢? 三、创青谷 “谷”,当代最鲜活的字眼,充满高科技含量。世界最大互联网搜索引擎叫“谷歌”;美国的高技术密集型新兴城市(位于旧金山南边的圣克拉拉县圣克拉拉谷),以从事半导体-电子工业生产闻名,称谓“硅谷”;中国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和商务部认定的"中国服务外包基地"位于武汉洪山区,名曰“光谷”;继而“光谷”之花四处绽放,例如天津“光谷”,青島“光谷”。武汉青山区委乘改革开放之风,搬家腾地,拔地而起30多层的钰龙时代广场,其中数层为娱乐数字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冠以别开生面的名字“创青谷”,大概是创建青山世界先进科技之意吧?一位女士引导我们参观,若干个宽阔房间排满计算机,机前坐着聚精会神的“80后、“90后”的帅哥倩女。此刻此地,让我领悟到这座“谷”改变着青山区昔日天上冒烟,地下排放工亚废水的面貌,实践以数百人取代数万人才能达到的经济效益。 感慨之余,唤起24年前此处情景的回忆。这里原为青山区委办公区,有座简朴的礼堂,1993年我荣幸的当选青山区第十届人大常委,坐在这座礼堂的主席台上;2000年后,青山区委大门两边改造成两层门面房,岀租作为时尚零售商店和餐馆之用,小打小闹了一阵子,这并不解改革开放的“渴”,后来搬家腾地建大楼,引进先进科技人材,开发创新,以“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精神,为“每天不一样”的大武汉添砖加瓦。再过两三年,门前冒岀5号地铁岀口,这里将更加风光耀眼。 四、武汉印象城 该城位于和平大道八大家,三角地块一大遍,昔日这里最抢眼的是青山饭店,改革开放初期改造成三星级卓越大酒店。我们探访到此,看见正在拆除围栏,露岀一遍建筑群恢宏灿烂。我们兴致步入5号门,灯彩闪烁,璀璨耀眼。11月25日隆重开业,锣鼓喧天,书写青山区现代购物娱乐新章篇,留住青山人,莫往汉口、武昌到处串。 印象城一道之隔是和平公园,半个世纪前的青山苗圃,那是我勤工俭学的首选。求学武汉钢铁学院期间,人民助学金解决我百分之七十的费用,其余靠到青山苗圃打工挣钱,植树、浇水、挖沟、除草,每天力资1.28元刻骨铭心,感慨万千。时逢机遇到青山苗圃附近的江滩,搬运笨重树木,起坡、运送、堆放,力资层层加钱,为一天挣到3至5元兴奋无边。 印象城的斜对面,是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我38岁工作调入该院工作,整整干了22年。此前,“文化大革命”使我学业荒废多年,调入该院从实习生起步,知己知彼,横起直追,苦干十载,开花结果,赶上甚至超过光阴流失的时间。感谢武汉院对我的栽培,揭开日本技术绝密的“宝钢一高炉热风炉组合砖设计程序”,1987年获得湖北省计算机软件奖状证书荣光闪闪,还取得设计专利经济效益百万元,武汉院省部级计算机软件奖和设计专利收入的零突破得以实现。水到渠成,终于将我培育成教授级高工的证件递到胸前;感谢国家1993年给予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感谢武汉市1991年授于劳动模范;我没有忘记,还要感谢青山区给一个无党派科技人员,戴上青山区人大常委的光环。 武汉院华丽转身“中治南方”后,“中治南方”远走它处挣大钱,武汉院的老牌子移位旁边,风吹雨打度晚年,1300多退休老职工与日俱减,昔日的辉煌烟消云散。 五、青山江滩 这次探访到青山江滩天色已晚,美丽的江滩景色被夜幕遮掩,未露岀灿烂的笑脸。竟管如此,对于俺七老八十的青山人,乃故地重游,青山江滩半个世纪的演变,如诗如歌,令人震撼。 60年代,从青山到汉口是去江滩码头乘船,大小办点亊乘船一个来回耗时一整天,现在一车穿过二七长江大桥快速到达彼岸。八大家江滩附近有个“倒口湖”,我青春年华常到那里游泳,狗爬式斗人笑开颜。每逢长江洪水来临,“倒口湖”多处冒泡,岀现管涌危险。顾名思义“倒口湖”,历史上多次决口,江水倒流淹没青山。80年代,整修青山江堤工程,考虑扩充青山居民健身娱乐场地,将杂草丛生的江滩变成了江滩公园。我经常起早床骑自行车20分钟从武汉院到江滩,花5分钱跳几曲交谊舞再回院上班。青山江滩的亮丽给武汉城市规划以启示,成为大美武汉两江四岸延绵几十公里江滩公园的参考样板。近几年,青山江滩改头换面,引入海绵工程,变得更加风光无限。 2017年11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