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节、不值钱的恭维话 改谈其它事项,也不能离题太远。 他们说,皇上很重视英国使团到访,为了尽早回京与特使商谈一切事项,己经下旨,取消今年的秋狩。以便你们早日完成使命,早日回国,免得你们的国王挂念。 听说中国皇帝把英国使团看得这么重,马戛尔尼一阵惊喜,看样子,完成使命不成问题。 然而,这段话还有更多的意思。 一是,你们的来访还有更多的使命,虽然你们没有说,我们大臣都察觉到了,皇上更明白。但是,这些都是可以商量的。为了腾出时间与你们商讨,皇上连今年的秋狩也取消了。 二是,以你对觐见礼的固执态度,对得起皇上的一片盛意吗。 可是马戛尔尼一条心只想,中国皇帝是个很好说话的人,外交大臣的告戒是多余的,我才不想对中国皇帝三跪九叩呢。最多说几句恭维话就够了。 想到这里他说:“敝使此次东来,捧呈敝国皇帝之手书以进,谅贵国皇帝必能洞悉敝国皇帝之本意若何。”所以,我们确信,中国皇帝一定会让我们满意,回国后可以向我们“英国皇帝”交一分满意的答卷。 他还说,回国后将要向“英国皇帝”详细述说,中国皇帝是多么的英明神武,是东方大有为的雄主。 只可惜,那个时候,外国人说的奉承话太多太多,听得乾隆皇帝耳朵起茧。马戛尔尼的那几句便宜话值不了几个钱,中国官员没兴趣听。 没兴趣听,还是不接他的话。再改换话题,刺他一下。 他们问,特使此次为皇上祝寿,除了你们陛下的礼物,你个人有没有准备一点礼物呢。 这一问,大出马戛尔尼意外。睁大眼睛答不上来。我代表国家出使,哪里需要个人准备礼物呢。又想,也许这是中国的惯例。停顿一会,想起他这次带了一辆英式马车,是准备长驻北京自己用的。一旦建交成功,他就是首任驻北京的英国公使,没有马车怎么行。既然对方问起,那就先用这辆马车对付吧。他说,我自备了马车一辆,准备送给贵国皇帝。虽然这马车没有我们英国皇帝的礼品珍贵,也是上品。 可见,只要不固执己见,马戛尔尼的外交才干与应变能力还是不错的。 又听说中国有规定,外国使臣到北京不允许久留。既然中国皇帝这么友好,何不借机再试探一下,能不能留在北京过中国的农历新年。现在离中国年还有小半年,可以在北京做很多事。他说,我还准备了几件礼品(其实没准备),打算过年的时候作为新年礼物送给皇帝陛下。 听他这样说,三位中国官员不置可否。 马戛尔尼意识到,果然如此,想在中国逗留长一点,很难。联想到钦差大臣徵瑞的态度,马戛尔尼又不踏实了。 他觉得,每次见面,虽然徵瑞极力掩饰,假装友好,然而他的排外之心,总是不知不觉流露出来。这个徵瑞不仅“愚昧”,还自作聪明,总把我们英国人当成不开化的洋夷,实在可气。我极力想法与他交好。又好像没有什么效果,真不知如何是好。要是中国官员都像王文雄、乔人杰,彬彬有礼,友好相待,那该多好。只可惜,乾隆皇帝信任满人(只信鞑靼),国家的任何事务,尽管由汉族官员(华官)经办,也必派满族官员监督制约。而这一次,尤其如此。 副使斯当东对满人也有偏见,他写道:“华人与鞑靼性质不同,华人多彬彬有礼,鞑靼多桀骜不驯,盖血统关系使然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