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不小心 于 2020-11-11 16:07 编辑
老 房 子
老家的房子已经非常地破旧了,我清楚地记得是我去参军的那一年盖的,现在算起来,已经快三十年了。这么多年来,父母一直住在那里。 这座老宅是红砖与预制板结构,在改革开放之前,农村的房子基本都是泥砖和布瓦结构。在那个年代,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盖一座红砖与预制板结构的房子,必须消耗全家的物力、财力,是一件天大的事。我还清楚地记得,盖这座房子的时候,母亲找邻居想借五十元钱,邻居反问道:我借钱给你,你拿什么还我?! 大约在十多年前,因为老宅墙壁开裂,屋顶漏雨,我们兄弟几个商量,想把老宅重新翻盖一下,不料却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后来,翻盖老宅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盖泥砖和布瓦结构的房子,一个重要的工程是制作泥砖。一般在秋天,庄稼收割完毕之后,先选择一块交通相对便利的稻田,把水放干,稻茬也要割干净。等稻田晾晒干了的时候,再用水牛拖着石磙一遍一遍反复地碾压,直到把泥压得非常地非常地平整、结实为止。之后,就是准备好砌砖的各种工具,选一个好日子,请上几个壮劳力,就可以开工了。 制作泥砖的过程并不算复杂。首先用到的是一把特制的单刀耙子,人站在耙子上,牛在前面拉,像耙地一样,在泥地上划出一道道宽度约30厘米、深度约15厘米的等距离直线,而后用圆规状的木叉在两道直线间量出约40厘米的长度并作上记号,再就是用直板铁锹在记号处垂直切断。最后一道工序是力气活,需两、三个人一下一下地合力拉动大铲子,配合掌握大铲子的人沿着划好线的位置,如同切豆腐般,将泥砖一块一块地铲起来侧立放在一边,待晾晒干就大功告成了。 自打我记事起,家里换山墙、搭披屋、盖新房,几乎隔不了几年就要折腾一次,每动一次父亲都要费尽周折,伤透脑筋,同时也要耗尽家里微薄的积蓄。至今,我对制作泥砖的过程都记忆犹新。我们提议盖房的那一年,父亲也七十多岁了,想想他老人家劳累了一辈了,不想折腾,求个安稳,也是能理解的,我们只是想让父母的居住条件好一些而已。 现在,房子老了,父母也老了。风雨飘摇中的老房子,我不知道它还能撑多久,那是我的根,是我永远挥不去的乡愁。 |